2025「數位時代的傳播產業發展及新聞傳播教育」

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

主辦單位: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所

研討會主題:瀰漫及演算:反思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新聞媒介挑戰與轉型

投稿截止日:2025年9月30日(相關規定詳參投稿形式)

入選公告:2025年10月15日

研討會發表摘要截稿日:2025年11月5日

研討會日期::2025年11月20日

 

一、研討會主題:瀰漫及演算:反思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新聞媒介挑戰與轉型

在人工智慧技術快速進展的今日,新聞媒介以及消費者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重構,從生成式人工智慧(AI)參與新聞撰寫與內容分發,到演算法支配資訊流通與消費行為,媒介訊息不再是單一傳播結果,而是置身於一個充滿演算邏輯與平台機制的複雜生態中。我們可以說當前的媒介及消費者正處於一個瀰漫與演算交織的環境中。

證諸歷史的變化,媒介環境長久以來就一直和科技的演變有著密切關係,科技的演變也讓媒介的各種概念產生變化、從定義、形式到接收都隨之重新定義與檢視。

如今我們身處的媒介環境被描述成為一種媒介無所不在、永遠開啟、非同步性的瀰漫媒體,這些媒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彌漫一詞也可以形容,AI各業中的快速擴展與滲透,特別是在新聞領域。從自然語言處理到自動化內容生成,AI成為媒體生產及消費流程一部分,許多媒體機構和數位平台已經開始利用AI進行數據分析、新聞推薦、內容生成、甚至在新聞寫作中取代部分傳統記者的工作。

瀰漫的媒介及AI滲透的媒體環境所帶來的議題不容忽視,媒介生產與倫理將如何重構?消費者日常生活的媒介消費如何轉變?演算法如何形塑我們對於新聞價值、公共領域與民主社會的想像?而媒體的工作者又將如何在自動化與資料驅動的趨勢中尋找新的立足點與角色?平台在媒介傳播與消費過程中,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新聞教育在這樣的環境下要如何因應?

面對挑戰與機會,媒體必須深刻反思如何在保持內容真實性與公正性的基礎上,充分利用AI技術提高生產效率與質量,消費者也要在不同演算法交織的媒介環境中保持「耳聰目明」,辨別訊息的品質。這不僅牽涉到技術的發展與創新,更是關於倫理、公共責任與社會信任的深刻辯論。在這個新時代,我們需要以造福社會為前提的AI (AI for social good, AI4SG)。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傳播教育研討會今年將以〈瀰漫及演算:反思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新聞媒介挑戰與轉型〉為主軸,誠摯邀請學界、新聞從業者、媒體研究者與公共知識分子踴躍投稿並參與研討會討論交流。

在這個資訊極速擴散、真實與虛構難辨的時代,我們期待您的洞見與文字,參與對新聞未來的深入辯證與想像。投稿題材可涵蓋但不限於以下面向:

  • AI在新聞及媒體應用的實務、倫理與信任問題
  • 演算法推薦與新聞可見性
  • 新聞工作者與AI的協作與對抗
  • 公共領域的轉變與平台治理
  • 假訊息、深偽技術與新聞事實性危機
  • 數位、AI素養與閱聽行為的再定義
  • 其他關於傳播相關研究主題

 

二、論文投稿形式:

本次研討會徵稿條件如下:
(一) 本研討會採公開徵稿方式,請依時投稿。

(二) 投稿者請以1000-2000字以內的長摘要投稿,內容需含:研究動機目的介紹、研究文獻概述、研究問題與方法、研究分析與結論。投稿格式以APA     格式(請參考新聞學研究期刊體例或台灣傳播學刊)

(三) 投稿方式:請同時以pdf檔及word檔傳送至cyh8@ulive.pccu.edu.tw,來信請註明作者姓名、職稱(學校)、電子郵件、聯絡電話及投稿主題,以利後續聯繫。

(四) 稿件將刪除作者相關辨識資料後進行匿名審查。

(五) 長摘要截稿時間:2025年9月30日(星期二)

(六) 入選公告時間:2025年10月15日(星期三),主辦單位將以電子郵件公告審查結果,入選者請留意信件內容並請提供研討會當日所需資訊。

 

三、研討會相關資訊:

(一) 研討會時間:2025年11月20日(星期四)

(二) 研討會地點:中國文化大學曉峰紀念館國際會議廳、第一會議室

(三) 主辦單位: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所)、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

(四) 聯絡地址: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

(五) 聯絡人資訊:

新聞學系陳韻卉助教

電話:(02)2861-0511分機37106

E-MAIL:cyh8@ulive.pccu.edu.tw

(六) 出席研討會之發表人將於會前調查飲食需求及入校申請等相關資訊,當日完成論文發表者將發給「發表證書」;參與研討會之師生不另發放「出席證書」,如需出席紀錄本研討會可蓋學系章戳以玆證明。

 

四、其他說明注意事項:

(一) 主辦單位擁有刊載投稿內容於主辦單位相關之印刷品、網頁或光碟之權利,刊載時將依學術論文慣例取得作者同意並註明作者與出處。

(二) 論文中凡涉及版權部分,請事先取得原著作者或出版社書面同意。本活動主辦單位不負版權責任。

(三) 依學術倫理慣例,所有投稿之稿件請勿重複投稿其他研討會或事前發表於期刊(包含接受審查中)。